首页 新闻动态 社会责任

51同路残疾人就业基地开启助残“源头活水”6000多位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2021-10-11

51同路的残疾人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金秋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应是一片金黄的景象,然而,在重庆这块巴蜀大地上,依然一片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生机。

位于重庆忠县的51同路残疾人就业基地里,36岁的李慧芳正在低头认真地刺绣,指尖的绣针上下翻飞,纯色的绣布上已呈现出精美的图案轮廓。15年前的那个冬天,李慧芳因液化气爆炸造成全身80%重度烧伤,一级残疾。

一场意外、一种病痛、一生创伤,此后,李慧芳的伤痛虽然通过康复得到些许缓解,但手部畸形越来越严重,她觉得自己的就是个“废人”,再就业也成了她无法言喻的痛。

直到一年前的一个上午,李慧芳接到51同路刘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可以帮助她安排就业,李慧芳半信半疑地来到紧挨着忠县残联的51同路残疾人就业基地。按照流程参加了面试,负责人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给她做了就业登记,很快,李慧芳就被安排到了基地上班,因为对非遗感兴趣,李慧芳选择了蜀绣团队,成了一名绣娘。

虽然她的手不太方便,刚开始的针脚有些粗糙,但是经过不断练习,绣出来的绣品终于达到了合格水平。李慧芳清晰地记得,拿到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那天,她回到家哭了整整一夜。时隔多年,李慧芳实现了自己再就业的梦想。而像李慧芳一样得到51同路就业安置的残疾人已达6000多人。

残疾人灵活就业新业态大量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权,针对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劳动就业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同时,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推动残疾人就业平等融入社会,对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精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互联网就业等取得快速发展。残疾人的人力资源特殊比较优势和自立自强精神,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欢迎。其中,截止2020年底,我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61.7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78.4万人,集中就业27.8万人,个体就业63.4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4.7万人,辅助性就业14.3万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38.8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结合)424.3万人。

51同路的残疾人

但与此同时,残疾人就业能力还比较弱,残疾人就业层次还比较低,个别单位在招聘或资格考试时对残疾人设有不合理的身体条件限制,残疾人就业仍面临着许多困难。

为此,早在2016年,为规范和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集中安置残疾人用人单位予以人均最低工资4倍退税,加大税收优惠力度。2017年,为了发挥政府采购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权益,财政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优先采购政策的通知》,提出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辅助性就业机构享受政府采购扶持的条件和具体办法。

2018年,发展改革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规定了为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提供合理便利和优先照顾、落实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提供金融扶持和资金补贴、支持重点对象和“互联网+”创业、提供支持保障和就业服务等20多条优惠政策。

基于此,我国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这为残疾人灵活就业创造了条件,出现了包括云客服、外卖员、网店美工设计、外卖运营规划师等生活服务领域新的就业岗位。

51同路为残疾人就业“铺路搭桥”

政策密集,落地有声。就在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的当年,众合云科旗下的51同路联合重庆市忠县残联共建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探索“残疾人基地就业+居家就业”和“残疾人非遗就业”新模式。

“我国现有残疾人数量8500多万人,仅仅依靠政府的补助是远远不够的,就业能为残疾人提供稳定的持续性的收入,残疾人当中真正需要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多数居住于农村,他们面临信息不通、企业不愿意招聘等现状。为此,只有全社会,尤其是有能力的爱心企业的参与才能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51同路的相关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有能力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爱心企业大多数分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想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要连接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和需要用人的爱心企业。

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是传统方式劳动价值含量低,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面临传承问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残疾人就业结合起来,既提升了劳动价值又发扬了文化传承,这是一种创新。

据记者了解,51同路的助残就业模式是通过对接当地残疾人联合会,在残联的指导下创建多个就业培训基地,实现对残疾人的集中托管,为残疾人求职者提供精准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残疾人达到在当地和异地就业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围绕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用工的核心需求,51同路在残疾人就业基地,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基础的就业培训及针对性的专业上岗培训保证残疾人能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针对聘用残疾人的爱心企业,51同路则协助其与残疾人签订合法真实的劳动关系,定期对其的资质和用人情况进行核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51同路残疾人就业基地开启助残“源头活水”6000多位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51同路的残疾人

就在基地成立的第二年,2019年,发改委、财政部、中国残联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 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按照稳定制度框架、优化征收结构、规范资金使用、健全激励约束的思路,以完善残保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残疾人多元就业渠道。

记者了解获悉,自2018年开始,51同路与中国残联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平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和多地残联合作,先后在重庆、北京、海南等地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20余个,围绕残疾人士就业咨询、残疾人心理辅导、职业技能提升等多个领域展开服务支持。截至目前,已为100000+人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为10000+人次提供就业培训服务,安置6000+残疾人就业,服务1000+企业。

残疾人就业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打下更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为此,下一步,我国将进一步健全就业政策,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多层次、多渠道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进一步强化职责担当,加大残疾人就业岗位筹措力度,推动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十四五”时期迈上新台阶。

未来,51同路也将继续发挥众合云科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优势,专注特殊人才就业领域,携手更多企业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自身价值。

扫码关注获取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获取最新动态

相关推荐

在线咨询